警惕小心现在的传销披上了“虚拟货币”外衣
本报北京12月11日电(记者杨召奎)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走高,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“商机”。《工人日报》记者日前采访发现,近年来,有越来越多的传销披上了“虚拟货币”外衣。部分组织和个人打着“虚拟货币”“数字货币”“互联网代币”等旗号,以高额“静态收益”“动态收益”“推广返利”为诱饵,利诱、欺骗广大群众缴纳入会费用成为会员,并鼓动会员发展下线,骗取钱财。
“此类活动的主体普遍未取得合法经营权或者故意掩盖其真实身份,行为责任主体难以认定;普遍采取发布虚假广告、实施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等手段欺骗诱导公众;普遍通过网上银行、第三方支付等非接触式手段吸收、返回参与群众资金。一发生资金链断裂、跑路情况,参与群众很难追回资金。”今天,国家工商总局竞争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。由于普通投资者缺乏对虚拟货币的基本认识与了解,部分虚拟货币特别是不具备任何价值的“山寨币”成为不法分子的敛财工具。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的名义,吸引群众盲目“投资”,进而牟取暴利。
今年8月,西安警方破获了一个“虚拟货币”传销案。警方调查发现,从今年3月至8月初,短短5个多月时间,参与该传销活动的人员达3000余人,该传销组织非法获利8000余万元。
据了解,该组织以互联网为载体,以虚拟货币钛克币为诱饵,层层发展下线非法牟利。该组织虽声称钛克币与比特币一样,产生于网络世界复杂的算法,具有不可复制性,具备现实世界的流通价值。但事实上,该组织的钛克币产生技术就掌握在公司高层的手里,只要点一点鼠标,数万枚钛克币便唾手可得。
“山寨币”涉嫌传销的情况已在全国多地出现。据统计,截至9月,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传销犯罪案件5900多起,涉案金额近300亿元。其中,以各种“虚拟货币”为名实施的传销犯罪比例不小。
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对记者表示,各种以虚拟货币为名实施的传销骗局突破了传统地域空间的限制,蔓延迅速,迷惑性、欺骗性很强,如不及时查处,将危害群众的财产安全。因此,迫切需要公安、工商和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早发现早介入,把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国家工商总局今天则提醒广大群众,切实提高守法意识和风险意识,认清相关行为的涉嫌违法犯罪本质,理性谨慎投资,防范利益受损。一旦发现相关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线索,可根据具体情况向金融监管、工商、公安等部门举报。
联系我们
救助中心 www.fcx110.com |
反传之窗 www.fcx110.cn |
咨询热线1:010 57210191 |
咨询热线2: 010 56208282 |
咨询QQ1: 283071951 |
咨询QQ2: 467080324 |
相关内容
细雨声声 传销冰冷 全家乱套 老师有情
爸爸被骗入网络传销,几个孩子不想怎么救助爸爸,都想借机分家产,通过老师...打着“双创帮扶”的名义搞传销 被麻章警方抓获
唐某兰等人以购买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为名,以高额返利为诱,直接或间接发展超...上线交易所、众筹平台?传销平台Vpay疑卷土重来
早已被多家媒体曝出涉传销、庞氏骗局的Vpay区块链平台疑卷土重来。 Vpay相...北京强化网贷监管:禁止 “理财计划”类产品,必须立即下线!
P2P平台不得提供理财计划类违规产品,须立即下线。 7月19日,北京市互联网...福建省一男子以软件平台发展下线二十二个层被判传销罪
近日,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一审审理了该起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案,...